行业资讯 | 加班工资如何计算?劳动法对加班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日期:
2024-06-14
浏览次数:
3
当下的职场环境里,高强度及快节奏已经成为常态,加班更是已成为不少职场人士的常见现象。然而许多职场人对于加班时间的界定和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与困惑,本期我们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的职场生活有所帮助。
一、标准工时制
我国法律规定,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八个小时,每周不超过四十个小时,超出上述时间提供则是加班。除休息日加班,用人单位可以安排补休外,均应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相应加班工资。
根据新修改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为11天,即新年(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据此,全年工作日为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为250÷4=62.5天;月工作日为250÷12=20.83天。
由于法定节假日为有薪日,月工资当中已包括了法定节假日的工资,所以,在计算加班工资时,应当以法定月计薪天数,即21.75天作为计算标准。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加班需要支付相应的工资。具体而言,加班工资的计算方式如下:
延时加班: 按照劳动者基本工资的150%支付加班工资。例如,小李的月基本工资为5000元,其延时加班工资计算公式为:5000元 ÷ 21.75天 ÷ 8小时 × 加班时长 × 150%。
休息日加班: 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安排补休,则需要按照劳动者基本工资的200%支付加班工资。同样以小李为例,其休息日加班工资计算公式为:5000元 ÷ 21.75天 ÷ 8小时 × 加班时长 × 200%。
法定节假日加班: 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劳动者基本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小李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计算公式为:5000元 ÷ 21.75天 ÷ 8小时 × 加班时长 × 300%。
二、非标准工时制
非标准工作时间包括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两种形式。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适用于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员工。在这种工作制度下,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视为延长工作时间,需支付150%的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无论整个周期内的工作时间总和是否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均需支付300%的加班工资。
不定时工作制: 适用于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机动作业的职工。在这种工作制度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受固定时数限制,但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其工作时间超过标准工作时间的长度可以不受限制且不支付加班工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工作时间毫无限制,企业应合理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以便安排劳动者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均需经劳动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未经审批而自行规定或约定的均视为无效并应按照标准工时制计算加班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