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进:成本业绩评价、财务业绩评价、综合绩效评价。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如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国资委考核分配局《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01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
第八条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一)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本及资产报酬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水平和经营现金流量状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盈利质量和现金保障状况。
(二)企业资产质量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资产周转速度、资产运行状态、资产结构以及资产有效性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所占用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与资产的安全性。
(三)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债务负担水平、资产负债结构、或有负债情况、现金偿债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债务水平、偿债能力及其面临的债务风险。
(四)企业经营增长分析与评判主要通过销售增长、资本积累、效益变化以及技术投入等方面的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增长水平及发展后劲。
第十一条 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的确立与执行、经营决策、发展创新、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方面。
02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
附件1: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一、盈利能力状况
(一)基本指标
1、净资产收益率=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平均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00%
平均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年初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年末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
2、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二)修正指标
1、销售(营业)利润率=销售(营业)利润/主营总收入×100%
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3、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
4、资本收益率=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平均资本=[(年初实收资本+年初资本公积)+(年末实收资本+年末资本公积)]/2
二、资产质量状况
(一)基本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总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营业总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初应收账款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2
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二)修正指标
1、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100%
2、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100%
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总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流动资产总额)/2
三、债务风险状况
(一)基本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财务费用下的利息费用
(二)修正指标
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2、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3、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其他带息流动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其他带息非流动负债)/负债总额×100%
4、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承兑汇票+担保余额+贴现与担保外的被诉事项金额+其他或有负债
四、经营增长状况
(一)基本指标
1、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营业总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总收入×100%
2、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100%
(二)修正指标
1、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销售(营业)利润-上年销售(营业)利润]/上年销售(营业)利润×100%
2、总资产增长率=(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100%
3、技术投入比率=本年研发经费投入合计/营业总收入×100%
第十二条 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发展创新、经营决策、风险控制、基础管理、人力资源、行业影响、社会贡献等八个方面的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及其管理成效。
(一)战略管理评价主要反映企业所制定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战略规划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员工对战略规划的认知程度,战略规划的保障措施及其执行力,以及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二)发展创新评价主要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创新、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市场拓展、专利申请及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措施及成效。
(三)经营决策评价主要反映企业在决策管理、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决策执行、决策监督、责任追究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实施效果,重点反映企业是否存在重大经营决策失误。
(四)风险控制评价主要反映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措施及效果,包括风险控制标准、风险评估程序、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等。
(五)基础管理评价主要反映企业在制度建设、内部控制、重大事项管理、信息化建设、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包括财务管理、对外投资、采购与销售、存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法律事务等。
(六)人力资源评价主要反映企业人才结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储备、人事调配、员工绩效管理、分配与激励、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工作热情等方面的情况。
(七)行业影响评价主要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影响与带动力、主要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是否具有核心竞争能力以及产业引导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八)社会贡献评价主要反映企业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吸纳就业、工资福利、安全生产、上缴税收、商业诚信、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贡献程度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